总务处党支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情应对工作的实施方案
发布人:张成东  发布时间:2018-04-18   浏览次数:1919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教办﹝20179)和《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情应对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安院党201826号)文件要求,营造有利于学院教育事业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总务处党支部舆情应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校舆情信息工作是了解职工思想、反映职工情绪,服务学校大局和决策及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此项工作对保障后勤服务事业的发展,维护安全稳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可行性,以及建设和谐校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正确导向。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聚焦教育中心工作、重大任务,对标后勤服务要求,努力提高正确应对舆情、科学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有利于改革发展大局,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二)坚持主体负责。总务处党支部和舆情涉及职能中心(班组)是应对工作责任主体,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党政同责”原则,处长对本单位舆情应对工作负重要责任;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舆情应对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按照“是要解决在本单位”的要求,落实各职能中心主任(班组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有责、负责、尽责,同时要增强防范意识,防止舆情炒作。

(三)坚持主动回应。关注相关事件及相关舆情,按照“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把握时、度、效”的要求,实时做好舆情的监测和收集、核实与上报、研判与回应,积极掌握舆论主动权。

(四)坚持统筹协调。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加强支部内部风险评估,加强隐患排查与整改,不断强化与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联系与沟通,加强内部各单位间沟通与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工作网络,做到信息共享、口径一致、共同应对,提升舆情处置能力。

二、主要任务

总务处班子成员、各职能中心主任、顺达服务公司各班组长及全体党员职工要将舆情信息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重视舆情信息工作,从校内舆情、网上舆情和社会舆情等多种层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舆情工作格局。支部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舆情信息员队伍,对收集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上报分管学院领导和党委宣传部。

(一)舆情监测与收集。班子成员、各职能中心主任、顺达服务公司各班组长要常态化关注涉及后勤服务事件,特别是有关我院及本单位的舆情、掌握日常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遇有重大(突发)舆情,舆情信息员要进行专题监测,关注事件发展和舆论态势,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院领导及舆情监测部门汇报情况。

(二)舆情分析与研判。根据监测收集的舆情材料,对事件进行核实,对有预警性、苗头性、倾向性舆情,要根据事件性质、传播速度、扩散规模、影响程度等明确事件实质,确定舆情类型和级别,为制定舆情应对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三)舆情应对方案。

责任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应对”的要求,班子成员和各中心主任(班组长)为舆情应对工作负责人。

收集、准备回应材料。对有预警性、苗头性、倾向性舆情,或对于已发生事件舆情,班子成员,特别是分管领导,要会同舆情信息员、责任中心(班组)主任(班组长),根据事件缘由、舆情实际,针对不同回应群体准备材料,材料要做到事实明确,口径统一。

确定恰当回应方式。根据舆情发展态势,在学院相关部门指导下,可采用学院各类媒体平台发布,向宣传部汇报并由学院向媒体提供通稿、接受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进行回应。回应过程中严坚持纪律性,不经过院级领导或学院宣传部等部门许可,任何人不得私自对外发布消息、提供通稿、接受采访等。

跟进工作。舆情回应同时,舆情信息员要24小时做好舆情跟踪监测,特别是可能产生的衍生舆情,并在处领导小组及院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领导下做好后续工作。

舆情应对过程中,每步工作要在处领导小组领导下,及时向分管院领导汇报、请示,及时向学院舆情监测部门和处理部门汇报、沟通、协调,争取工作支持和指导。

(四)舆情回应与引导。回应工作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正确表态、及时发声”的要求,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向公众释疑解惑,有效引导舆论。

如有现场采访工作,要及时向党委宣传部上报,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做到规范、有序、高效。涉及境外媒体须向学院报告,由学院按有关规定安排。

(五)评估与总结。舆情应对结束,要认真梳理工作,评估效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撰写报告,与回应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文字、音像、图片资料等材料一并存档。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处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舆情涉及单位的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建立舆情应对工作组,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纪检委员、宣传委员、舆情信息员、相关班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开展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本方案开展工作,做到职责明确、组织有力、协调统一、运行高效。

分类处置机制。根据舆情性质、传播速度、社会关注等因素,在学院舆情监测部门指导下制定导向明确、范围清楚、重点突出、方式适当的应对方案,有效回应和处置舆情。

快速回应机制。在学院舆情监测部门指导下及早确定应对方案,明确回应原则、口径、材料、时间节点,采取适当的方式主动回应,并持续关注舆情发展态势,做好后续相关工作,加强时效性和有效性。

舆论引导机制。配合学院网评员、媒体和专家学者等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发挥舆情信息员作用,释放正面信息,传播理性表达,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健全工作队伍。

成立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书记处长

副组长:宣传委员(常务)纪检委员顺达服务公司副经理

成员:工会主席总务处各中心主任顺达服务公司各班组长

舆情信息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工会主席通讯员

领导小组各成员,按照本方案相关要求,在党支部领导下,协同配合,积极负责开展工作,共同做好后勤系统舆情工作。

(四)强化监督考核。

把舆情应对工作纳入宣传报道量化考核体系。宣传委员加大对舆情应对工作的跟踪反馈和督查督办力度,视情况对舆情应对工作进行通报。对重大舆情处置不力的班组及个人,在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对学院教育工作和后勤形象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按照有程序和要求追究相关班组和人员责任。

支委成员、各中心(班组)负责人须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对未经官方媒体核实的信息,带头做到不轻信、不转发,特别是学院的媒体平台、工作信息平台及自发信息平台一律不转推、不传播。如遇媒体或个人发布、传播对我院、我处具有恶劣影响的不实信息,应注意收集、固定证据,并将情况报党委宣传部和学院领导,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等追究责任。



总务处党支部

O一八年四月十三日